价值百万保胎教训:病根找到了,治疗后为啥三次移植三次都失败?

Last update on 2025年11月01日

——只提供原创、靠谱生殖医学科普——

因为公众号改版,如果姐妹们不给公众号加星标,未来可能大家的公众号首页就直接刷不到我的推送了。

星标方法:点击公众号生殖圈头像→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

希望大家能支持圈姐一下,动手给生殖圈加个星标,以方便一眼就能找到我,答应我,咱们每天都见面永远不走散好吗?谢谢大家!

这是一位37岁女性的三次试管移植经历,或许你也存在和她一样的困惑。

第一次移植,以宫外孕告终,伤心之余,她认为只是自己运气不够好;

第二次移植,胚胎着床了,全家欣喜若狂,却在第九周突然流产。这次她和医生都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原因很快被找到,她有内膜炎、子宫微生物群紊乱,她严格按照医嘱,吃抗生素、用益生菌,满心以为这次终于扫清了障碍。

然而,第三次移植,结局依旧是残忍的重复——胚胎在第六周停止了生长。

什么?你以为他们找错了病因?胚胎质量不够过关?不,她后面两次都用了捐赠整倍体胚胎,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这个案例背后,藏着一个被无数人忽略的致命误区——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用错了力气!赶紧跟着圈姐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吧!

01案例具体治疗回顾

这位女性是一位三年原发性不孕患者,而且有一次试管婴儿失败史,年龄为37岁。

第一次治疗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获得了两个卵子,但只有一个胚胎发育成囊胚,经过检测为整倍体胚胎,冷冻保存等待移植。

因为这个患者参加了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患者的子宫内膜种植窗,同时做了子宫内膜微生物群分析。

做完研究的下个月,患者移植了整倍体囊胚,结果发生了宫外孕。

移植前的子宫内膜微生物群样本测序结果显示,细菌群菌落组成为:加德纳菌(32.8%)、假交替单胞菌(14.2%)、双歧杆菌(8.8%)和罗丹杆菌(5.8%),乳酸杆菌仅占12.1%

患者使用了甲硝唑进行药物治疗,经过半年休息,患者再次活检显示微生物组成为:乳酸杆菌(18.8%)、加德纳菌(16.5%)、罗丹杆菌(15.2%)和假交替单胞菌(9.0%)。

子宫内膜组织分析证实依然存在子宫内膜炎,伴有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且大肠埃希菌培养呈阳性。

医生开具的处方为:一个疗程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00/62.5 mg,每日两次,持续七天),随后使用乳酸杆菌益生菌卫生棉条(月经期间,每日三个棉条,持续三天)。

一个月后,对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液测序显示微生物群组成为:加德纳菌(28.8%)、假交替单胞菌(16.8%)、Rhodanobacter (13.4%)、罗丹杆菌(13.0%)和乳酸杆菌(0.8%)。

但是,子宫内膜炎显示阴性,于是患者决定按照标准方案继续进行试管婴儿。

因为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她选择启动卵子捐赠周期,在12个捐赠卵子中,10个受精,8个发育成囊胚。

患者进行了单囊胚移植,成功妊娠,但妊娠第9周以流产告终。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患者使用了多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00/125 mg,每8小时一次,持续七天;以及甲硝唑,500 mg,每日两次,持续七天。

同时,还结合乳酸杆菌阴道益生菌棉条,每日三个,持续三天。

每次治疗后,均采集子宫内膜液样本以评估子宫内膜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20184月和6月)。

两次微生物群检测到的主要菌群对比为:加德纳菌(在两个时间点分别为21.8%46.1%)、Rhodanobacter (19.7%4.1%)和双歧杆菌(0.3%15.5%)的持续定植,而乳酸杆菌水平不理想(50.2%33.4%

患者再次接受甲硝唑和益生菌棉条治疗。

患者后面接受了第三次胚胎移植,同一个周期获取了子宫内膜液,测序显示乳酸杆菌(48.1%)、加德纳菌(32.8%)、双歧杆菌(6.2%)和Rhodanobacter (5.4%)

这次移植患者第五周观察到孕囊,在孕6周发生了临床流产。

研究者在第三次生殖失败的胚胎移植前7天获取患者最后一次子宫内膜液样本,通过全宏基因组测序进行了更完整的分类学和功能分析。

结果显示:加德纳菌(86.0%)、乳酸杆菌(8.2%)和Rhodanobacter (5.1%)为主,为菌群失调状态。

这次测序和之前一致,但是细菌比例存在很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测序方法所采用的实验方案和生物信息学流程不同所致。

研究者最终确定,导致患者三次移植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加德纳阴道菌

02为什么常规治疗总是无效呢?

在我们周一的文献分析中,大多数观点都认为,使用抗生素灭菌,再使用益生菌培养有益菌,这样能让有益菌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保证胚胎顺利着床。

为什么这个案例两个方法都用了,还是反复流产呢?

研究者解释说,加德纳阴道菌是一个非常狡猾和顽固的强盗团伙,它盘踞在子宫里,导致胚胎无法安家,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可能有三大原因:

这些细菌超强的生物膜

这些细菌非常聪明,它们会抱在一起,分泌一种粘稠的生物膜,把自己包裹起来。

这层保护膜就像坚固的堡垒,让抗生素很难穿透进去杀死它们。所以即使吃了药,也只是清除了外面游荡的散兵,堡垒主力安然无恙,过段时间又会卷土重来。

有的细菌天生抗药

加德纳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团伙,它内部有四个主要的帮派,其中分支3和分支4这两个帮派尤其凶悍,它们天生就不怕常规武器甲硝唑。

在这个病例中,研究者通过更精细的基因分析发现,这位37岁患者子宫里最主要的正是分支4,这就是为什么反复使用甲硝唑都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细菌会潜伏,还会从外部再次入侵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没症状可能就好了,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些细菌也可能一直潜伏在体内。

另外,这种菌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如果伴侣没有被同时治疗,就可能导致女性反复感染,这也是高复发率的一个原因。

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可能并非所有人常规治疗都有效,有时候需要做更精准的菌群侦查。

研究者希望未来能够开发快速检测细菌类型的诊断工具,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的治疗,从根本上提高怀孕成功率。

但是,从目前来看,遇到这类顽固性菌群问题,也并非没有任何办法,圈姐在文献查询过程中,查到一例和这位患者非常类似的加德纳菌感染案例。

她通过治疗成功活产,这个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些许借鉴。

03阴道菌群移植的案例

这位患者30岁,有过一次活产,还有两次17周和23周死胎史,阴道菌群失调,并且几乎每次怀孕中加重。

患者阴道菌群加德纳菌占比超90%,几乎没有乳酸杆菌,这导致她分泌物异常、有异味、瘙痒疼痛。

在反复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医生决定为她进行菌群移植。

他们先做了体外PK试验,把几位健康供体的菌群样本和患者的样本一起培养,看谁的有益菌能更有效抑制患者体内的加德纳菌。

结果其中一位供体的有益菌战斗力最强,于是被选中。

医生讲筛选出的健康供体的阴道液移植到了患者体内,效果立竿见影,仅仅两天后,患者的瘙痒、疼痛等症状就消失了,分泌物也恢复了正常。

移植14天后,患者阴道内卷曲乳酸杆菌从几乎为0飙升至80%以上,成功反超加德纳菌。

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有益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患者后来自然怀孕了,整个孕期她的阴道菌群都保持健康状态,没有复发以前的症状。

最终她通过剖腹产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与她之前几次大月份死胎经历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确认妊娠成功是菌群移植带来的,医生进行了基因比对,结果证实患者体内占据主导地位的有益菌,与当时移植供体的菌群完全匹配。

这说明确实是移植的细菌成功安家落户并发挥了作用,而不是患者自己原有的细菌恢复的。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用常规抗生素和益生菌都无法解决的、严重的阴道菌群失调,从健康供体进行阴道菌群移植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方法,能为受反复流产困扰的女性带来希望。

04为什么益生菌治疗可能无效?

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指出,只补充一两种单一的益生菌菌株,效果很有限。

因为一个健康的菌群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各种细菌、病毒、营养物质等,它们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稳定。

菌群移植的是整个健康的、成熟的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几种孤立的士兵

这就像不是空投几个伞兵,而是直接迁入了一个功能完备、能自我维持的繁荣小镇,其稳定性和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本次治疗完全没有使用抗生素预处理,直接进行菌群移植,结果大获成功。

这表明,对于耐药菌感染,我们或许可以绕过抗生素,直接重置整个菌群环境,这为未来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所以对于那些用常规治疗方法反复治疗无效的菌群失调患者,尤其是因此遭受反复流产痛苦的女性,阴道菌群移植可能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革命性疗法。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个例,它最大的价值是证明了此路可行。

接下来,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普适性、安全性和标准化流程。但这无疑为无数备受困扰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两位妈妈的故事,一个失败一个成功分娩,揭示了反复流产治疗的关键转折——千人一方是不行的。

第一个案例是惨痛教训,即便查出加德纳菌,用药补精准依然徒劳,它警告我们,盲目抗菌可能让耐药菌更猖獗。

第二个案例则点亮了新希望,通过阴道菌群移植,精准修复环境,无需抗生素也能成功。

这标志着菌群健康已经成为继免疫、解剖结构后,治疗反复流产的核心维度。

子宫环境在怀孕成功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为2/3,精准评估菌群,实施个体化治疗,才是为胚胎准备好温暖沃土的科学之道,加油!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科普分享,不对所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Taxonomic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Endometrial Microbiota in A Context of Recurrent Reproductive Failure: A Case Report. Pathogens. 2019 Oct 24;8(4):205. doi: 10.3390/pathogens8040205.

Antibiotic-free vag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 with donor engraftment, dysbiosis resolution and live birth after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a proof of concept case study. EClinicalMedicine. 2023 Jun 26;61:102070. doi: 10.1016/j.eclinm.2023.102070.

标签:
搜索:
思普乐助孕动态:
好孕百科:
推荐阅读:
推荐医院:
标签分类:
最新文章